【意津观点】14岁少年恶性杀人案改判无期——不做校园暴力的受害者-九游会体育官网登录

意津资讯
【意津观点】14岁少年恶性杀人案改判无期——不做校园暴力的受害者

小意最近看到一个新闻,标题为《14岁少年恶性杀人案改判无期》。

 

这位14岁的少年究竟做了什么呢?2013年12月1日,14岁的扈强持刀将同学捅死。同年7月,他持刀将另外一名同学捅成重伤的案子还在鉴定期。距离上次事发不足5个月,扈强再次持刀将同学捅死。

 

2014年12月30日,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扈强有期徒刑17年。东营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。日前,扈强被改判无期徒刑。

 

这件事也是校园暴力的一个缩影。许多同学被像扈强这样的人所伤害。只是他的伤害达到了极致——也就是导致人死亡。
 

面对校园暴力,很多家长的态度可能是这样的:

 

有的护子心切、脾气火爆,觉得孩子在家就是个宝,捧在手心都怕碎了,居然有人敢动手打他,如果揍不死你这熊孩子,就直接找家长单挑。

 

有的温柔善良,觉得得饶人处且饶人。金星老师也说了,对方打人是对方妈妈没有教育好,如果我打回去,我不就跟对方一样了吗?学会化解愤怒和宽容,是孩子的必修课啊。

 

那么,我们应该怎么去正确地应对校园暴力呢?

 

小意有一次看到这样的场景:熊孩子亮亮因为抢了乖宝宝小圆的玩具。第一次,亮亮打了小圆,玩具就抢到手了。第二次,小圆的妈妈当着熊孩子亮亮妈妈的面,教导小圆:“你去打他,他怎么打你你就怎么打他,打坏了,还有我呢!”

 

亮亮妈妈瞬间吓傻了,大喊:“你是不是有病啊,有你这么教育孩子的吗?”小圆妈妈白了她一眼说:“你竟然知道孩子是要教育的啊!”亮亮一吓坏了,赶紧拉着妈妈走了。

 

当小圆以同样暴力的方式去反抗暴力时,施暴者就开始退缩了。所以,如果孩子被同龄人打,一定要教孩子打回去,而且要在对方动手后,当场打回去,而且最好是疼痛加倍。


 

在现实生活中,当孩子第一次受人欺负时,也许告诉过老师。在学生们眼中,告发到老师是最让人瞧不起的弱者行为,施暴者更觉得对方是个孬种,所以恶性循环。

 

如果孩子告诉父母,父母一般提出的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的解决方案除了直接上对方家里找家长外,就是让孩子躲着点,不要招惹别人。

 

甚至有些父母,第一句话不是安慰,而是质疑,他们为什么只欺负你?难道不是因为你招惹了他们?


所以,大多数父母从来都没有要求过孩子要主动反抗。

 

小意想起了《美国狙击手》男主角他爹说的一段话:“世上的人可分为三类,羊、狼和牧羊犬。有些人认为邪恶是不存在的,所以当邪恶降临时,他们不懂如何保护自己,这些人属于羊。然后掠食者出现了,他们使用暴力,掠夺弱者,这些人是狼。还有一类人,他们身负强大的攻击力,是稀有的,能与狼对抗的人,就是牧羊犬。”

 

狼之所以惧怕牧羊犬,就是他们敢于和狼进行对抗。所以,请教导我们的孩子成为牧羊犬,而不是任人宰割的小绵羊,当然,更不能是狼。

 

发生在学校的恶行一次比一次严重,根本原因就是孩子没有被教导自我保护的意识,所以成了一个个只知道宽容、忍一时风平浪静大于一切的伪善良者。

 

在一些“童年受欺负,长大后会有什么心理阴影”的话题里,被欺负后选择忍声吞气的,性格往往发生重大改变,自卑、冷漠、孤僻、脾气暴躁、报复心理、人格分裂,甚至抑郁得想自杀。

 

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心理学家在调查中发现,敢于“以牙还牙”的孩子心理状态会更趋成熟,“奋起反击者”比“默默忍受者”在各方面表现更加突出。


让孩子一定要打回去的初衷,就是教导孩子要敢于抗争,学会维护自己的尊严,而让孩子打回去的勇气,就是来自于父母的鼓励。

 

所以,父母们,为了避免孩子成为下一个校园暴力的受害者,你们会怎么做呢?忍受还是抗争?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end
 


意津心理咨询中心——"以人为本,立志做中国最好的心理咨询机构"
意津心理咨询中心24小时咨询热线:027-85883199
意津手机号码:13035120600 /13343490490
意津心理咨询中心联系qq:358871885
意津微信客服:yijinpsy
意津主任咨询师贾如棋个人微信:jiarqhb
意津心理咨询中心官方网址:www.yjpsy.com
意津微信公众平台:意津心理咨询中心/jiaruqiwh
意津官方新浪微博:http://www.weibo.com/yijinxinli
意津主任咨询师贾如棋新浪微博:http://www.weibo.com/jiaruqi


网站地图